《致揚州知府韓綽》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壹首詩。這首詩是詩人離開揚州後寫的。詩人刻意將深秋的揚州描繪成青山依舊,草木蔥郁,二十四橋月夜音樂依舊悠揚動聽,以此嘲諷友人生活的閑適,表達詩人對揚州前世的深深懷念。全詩美輪美奐,清秀俊朗,妙趣橫生。
給韓綽的壹句話揚州知府青山滿水,江南草秋未枯。月夜二十四橋,玉人何處教口交?
這首詩是杜牧被任命為禦史,從淮南回到長安擔任幕府後寫的。具體成書時間約為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或開城元年(836)。唐文宗大和七年(833)至大和九年(835),杜牧任淮南節度使秘書,住揚州,與韓綽為同僚。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遊壹個繁華的大都市。到處都有許多商店、商人和餐館。
“每市朝夕,常有幾萬盞朱紅紗燈籠,明晃晃地照在空中,九裏三十步街上,珠翠填吞,宛若仙境”(《太平廣記》卷二七三,引唐)。“放蕩不羈”的杜牧,在這樣的環境下經常出沒妓院鼓吹家世,艷遇頗多。韓綽在這方面是他的同事,所以回到長安後寫詩作為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