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全稱是《牡丹亭的重生》,改編自明代小說杜麗娘的《繆斯重生》。《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他壹生中最得意的作品。他曾說:“我壹生四夢,傲在牡丹。”
《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柯南記》合稱為“湯余銘四夢”、“臨川四夢”。受儒釋道不同學說的影響,其故事背景描述了腐朽的儒家封建制度,但故事中的花神是道教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的肉身死而復生則是佛教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牡丹亭》中傾註了壹生的思想感情,完美詮釋了他的“至情論”。
作品將傳說和故事與明代社會相結合,是壹部浪漫的精神傑作。全劇五十五部,每壹部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接下來的詩全部采用了唐詩,沒有壹樣是令人滿意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他的《牡丹亭》的重視程度超過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而且以另壹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流行的朱成理學。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劇家、文學家。字意尚,海若人,號若石,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唐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唐家山(今撫州市)。生於書香門第,久負盛名。他不僅精通中國古詩,還精通天文地理和醫學占蔔。34歲時,他中了進士,歷任太常寺大夫、詹太守、南京寺道士。
明朝萬歷十九年(1591),目睹了當時官僚的腐敗和憤怒,被貶為徐聞典史,觸怒了皇帝。後來調任浙江遂昌縣五年,政績顯著。但他因為打壓權貴,觸怒權貴,遭到上級批評和地方勢力反對。最後,萬歷二十六年(65438)在家期間,壹方面希望有“報而知遇之恩”的壹天,另壹方面希望“朝廷有重臣,郡縣無餓虎官,年年加詩壹卷足矣。”後來,他逐漸放棄了做官的念頭,投身於戲劇和詩歌創作。
湯顯祖在諸多方面的成就中,戲曲創作最為重要。他的戲劇作品《歸魂》、《紫釵記》、《柯南》、《邯鄲》合稱為“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戲劇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而且還流傳到英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等許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瑰寶..湯的專著《宜黃縣清源戲神廟》也是中國戲曲史上壹部重要的戲曲表演文獻,具有開創性的指導作用。湯顯祖也是壹位傑出的詩人。詩集有《湯余銘全集》四卷、《洪泉壹草》壹卷、《問相思帖草》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