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徐霞客遊記:福建旅行日記(上)

徐霞客遊記:福建旅行日記(上)

福建是福建省的簡稱。秦時設閩中郡。本省最大的河流叫閩江,所以本省簡稱閩江。敏?。《福建之旅日記》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是作者在1628旅遊期間的記錄,第二部分是作者在1630再次遊覽福建時的記錄。因為遊覽路線不同,回憶和感受也不壹樣。

《福建遊記》分為兩部分。

第壹部分敘述了他在1628再訪福建時的所見所聞,第二部分敘述了他在1630再訪福建時的所見所聞。在此之前,徐霞客於公元1616年遊覽武夷山,公元1620年遊覽九裏湖,均有單獨記載。

上篇他從丹鳳嶺進入福建,經浦城到今建甌,再到延平府(今南平),乘船到永安。在去金鬥山的路上,我以它美麗的草和美麗的風景呆了很久。在亭坪,我參觀了雨花洞,做了壹個在延平遇到雪的有趣記錄,表達了我赤足在雪地裏奔跑的天然自豪感。關於雨花洞的描寫,我盡力觀察洞外的景色,描寫洞內鐘乳石的形狀和顏色,表現了他對大自然的神秘。在永安,登上馬山嶺,遠眺群山,心曠神怡。

再往南,往漳平走;然後我乘船進入九龍江,我寫了很多江兩岸的土地,也描寫了它的流水。

這篇遊記以到達南京為結尾。

後半部分記載他於公元1630年進入福建,遊歷。這次想起仙霞嶺的風景,它的壹些遊覽和以前的壹樣,也有新的探索,比如遊龍洞、龍潭,還有脫衣服掙紮著把背蹭到胸前的場景,既顯示了它的險勝也顯示了它的堅持,所以不可能看到新的風景。下面的描寫筆力十足,把山峰上的石筍和綠色的浮煙寫得細致入微,直到平平淡淡。

去永安的貢川(今貢川)遊玩,把山石溪流描寫得非常精妙。尤其是對桃源洞景色的描寫,引人入勝。走進九龍江,關於江中石安峰上煙樹的影子有很多精彩之筆,對它的刻畫也比前壹部更細致。因為第二次旅遊是漳州經理邀請的,所以壹直旅遊到了漳州。)

崇禎皇帝(陳武)在位的仲春(即1628年,崇禎朱由檢即位,改國號,故稱?換人民幣?),為福建興盛,廣為遊歷。旅行於20日開始。3月11日到達江山綠湖,為福建登陸途徑。十五裏外,出了石門街,正對著江郎,我們又要像老朋友壹樣見面了。離峽谷還有15英裏,現在是黃昏。他走了15英裏,呆在壹個坑裏。

十二日,登縣夏玲二十裏。三十五裏,登丹鳳嶺,嶺南為福建之界。再走七裏,西邊有壹條跨嶺路,是江西永豐路,到永豐還有八十裏。順溪向東,八裏至醴陵腳下,四裏至頂,前六裏,宿九牧。

十三日三十五裏,過嶺,吃鹹陽。仙陽嶺不是很高,但是山杜鵑很美很可愛。飯後得地,三十裏到浦城,壹日未盡。當時都是路灑泉,海賊為梗,從延平去永安為宜。於也長期保持著裕華的繁華,於是找了壹艘平底船。

14日,船航行四十裏到觀前。周子壹家(探親)早早就靠泊了,於是我跨過浮橋,沿著溪流爬上了左邊的金鬥山。石脊修邊,喬草,幽攻人。穿過三個亭子,進入宣帝宮,從後面爬山。懸於兀中,四山拱繞,重流帶之,風煙欲亡。壹步壹步說再見!

15號辨色(暮光)就行了。吊鼓(湍急的河水駕舟),120裏,泊在水中。暴風雨來了,小溪在打雷。

十六裏,至雙溪口,與崇安水化。又走了55裏路,到達建寧縣。下雨了。

17日水漲數十尺,同舟難擱淺。早上還要坐三板船帶壹趟。四十裏,太平崗,四十裏,大恒崗,如鳥掠過。三裏,灘蕭瑟,水滔滔。昨天去鯉魚湖遊玩,看到穹石(懸崖)和船經過,起初並不危險;今天,白波站在壹座山上,石頭是不成形的,這比過去危險壹倍。十裏,到延平。

18日出西門,輕裝玉年洞。南渡溪,讓家奴從沙縣上水拿包到永安互相請客。魯愚走了40英裏,穿過沙溪向西走去。歡喜水從西邊來,沙縣水從南邊來,在這裏匯合,就像延平和建西的結合。南折入山,六十裏,駐三聯鋪,是歐寧、南平、順昌三縣之界。

十九日,五裏,渡白沙嶺,是為了順昌。二十五英裏,到達縣城。郡近水時,邵武之水西來,閃閃發光;家庭用水來自南方,在城市的東南角。隔著水望著這座城市,如壹條小溪伴著壹條小溪。沿著水路往南三英裏,到了杜源,突然大雪如手掌。距將樂十五裏是楊貴的故鄉。又走了15英裏,鋪高海灘。陰霾散盡,天空湛藍,陽光明媚,群峰白雪皚皚,如玉。福建中部的雪很奇怪,尤其是晚春。村自保城(老太婆),天天都暴露在火爐裏;還有余的赤腳,又好又快!二十五裏,住山澗渡的村宅。

20號過山澗,回大溪南行。兩山成門,名曰夏菊峽。懸崖不是無趾的,它沿著山腰。出了夏菊峽谷商店十英裏,山開始開闊了。再走十英裏,妳就會幸福了。出南關,過溪往南,東拐進山,爬騰嶺。南李三是雨花洞路。第壹,過了騰嶺,東南兩座山峰巍然聳立,青墻嶙峋,與山峰的分形顏色不同。到了洞腳下,壹條尾巴橫拖著保護洞門。門在半山腰,所以不是很清楚,但是森比把它交了進去,幹凈的水從裏面流出來,我也沒覺得冷。半山腰有壹座明太寺,從山洞後門穿過。當我沒有吃東西的時候,我回到了左鄧玲。石懸松,貫石三裏,青蓮開,廟在其中。在尼姑庵吃完飯後,我還是下到山洞的前門去找壹個好向導。它是壹個放在竹籃裏的破松木結,由向導扛著,手裏拿著鐵繞,放著松,點著火使它受益。剛進去的時候,下樓梯的都是幾尺,就是流量出來了。向後屈曲,量板人數四人,通過拱頂,上下,石色白或黃,石骨垂或立,但?荔枝專欄?、?風,眼淚和蠟燭?、?幕帳?、?達摩克利斯渡河?、?神仙場?、?葡萄傘?、?仙女鐘?、?神仙鼓?最簡單的。是不是說妳窮順流,掛在頂上?九層?。望向天空,突然黎明來臨,所謂?再過五天?是啊。此時最奇怪的,正好與章公洞由暗到明相吻合。洞門的蓋子是傾斜的,軒朗被反射出來,但我仍然沒有看到天空。從側脊往上看,可以看到洞門有壹條縫隙,直接受圓度影響。它的嘴從高處掉下來,長滿了奇花異草,也和張弓壹樣。第壹張功森偷偷掛了,都在暴露的地方;這個洞穴令人眼花繚亂,匠心獨運,遍布幽靜的奧地利,樓主更是涉獵廣泛。兩個孔相同又不同,而且是偶數。爬樓梯到洞頂,絕壁會削天,左右若覆青玉(chēng紅),張不備是真的。山下是天成。四山被鎖圍,水無路,但驟落,蓋是洞間之流,此處由此入。爬山爬了壹半,過了明太寺。和尚說:?是巖骨尖,露出層層玉裁雲,苦水被草樹困住,遊客知洞而不知峰。?然後我領著剩下的人走上挑鳥小路,披上天鵝絨,得到了壹個星穴。三面削壁懸,墜數尺。洞旁有三個野橘子,果實累累。從山腰往右拐壹兩裏,突然在兩座山的交匯處,有四根荊棘,裏面有石牙,在懸崖和石頭之間徘徊。擡頭望峰頂,壹株竹筍脫穎而出。然後從懸崖後面的山洞,再穿過石門,下寺沐浴,入住。

21號還是去將樂南門,走永安路。

24號到永安,船奴還沒到。

坐在25號的永安招待所。是城裏順昌的酒,樓下飄著白喝。頓時,呼聲不絕於耳,奴隸也隨之延伸。所以我決定明天早點出發。

26、順城逆流而上,東南20裏,轉南25裏,爬大泄嶺,滴答(tiāoy?o高俊)走在雲端。如果是十五裏,那就是平阪,叫林田。下午,雨下得很大,但是停了。林野裏有兩條小溪從南邊來,東邊紅如血,西邊是壹條帶綠的河,就這樣匯合了。

27號回赤溪。許久,放棄赤溪,回到城西。* * *二十裏,過坑源,上下橋,登馬山嶺。越轉越大,霧就越重,就像昨天爬大泄嶺的時候壹樣。五英裏,通過(通過)它的頂部,是寧陽的邊界。接下來的五裏路,米在嶺頭。當太陽升起的時候,豐丸會在鏡子裏看著對方。回頭看山上,已經看不見了,下面壹排排全是形狀。蓋馬山極高,峰巒自虧。到目前為止,輪廓是南方標準。打聽土人,寧陽未設縣時,這還是永安;今天山的北部是延平,山的南部是漳州。有了山川,就應該這麽建。南至寧陽三十裏,西至縣城龍巖,東至延平大田雲。下山十裏,從坑開始。過溪橋往南,大溪往東。過了嶺,順著溪西往南,到了寧陽東郭二十裏。繞城北而西,前大溪自城南來,恰與溪相會,勝似舟。

28日,我們將去南方,並向警方報案。不派船的就在那呆兩天。

四月的第壹天,船還沒出發,溪水就從峽谷懸下來,向南流去。十余裏,壹峰突然西起,過溪,水避西,再自東彎,似樓(意為水勢驟順),名曰石咀潭。石頭簇在壹起,中間開了壹扇門,只允許船只通過。船從門上掉下來,十幾尺高,殘勢壹扣,又高了幾尺。與荒涼的海灘相比,雖然大小極其懸,卻更加兇險。

在這壹點上,所有的船都低於規模。每下壹條船,船上的人都上岸,* * *用纜繩來回拖著,要放掉。過了這壹關,峽中險象環生,又插上了天,真的如破雲而出。三十裏,過了亭子頭,就是漳平地界了。另壹峰向東突出,流向東西折疊,說是灘。群峰相連,壹縷飛波,而船是從韓雲直來的,載著壹條龍。山少開闊,二十多裏,就是石壁灘。它的石頭從南方升起,與水流糾纏在壹起。流量不夠就砸石嘴溜水。在這下面,有壹條小溪從東北方向流過來;再往下,嘉熙回到東北加入,流變大,勢平。東二十裏,漳平郡也。

寧陽之流,懸急湍急,十次築溪。從Gap城到民安到海邊要800多裏,從寧陽到海城到海邊要300多裏。程越逼越急。礦裏嶺離延平不到500裏,延平離馬嶺不到400裏,和二嶺壹樣高。它的高度是均勻的,但當它進入大海時,它就變小了。雷打不動的風險要在這裏唱。

初二,船在中國關了。綿延數英裏,山巒重疊,海灘重疊。若溪和平蕭瑟,人無數。六十裏,到了華豐,北溪懸在石脊上,船過不去,我就放棄了船,過了脊。在水只是它起源的開始的地方,它不能漂浮(竹筏)。如果流過,會停在黃河三門,船上不去下不去。但漢唐拖水路,索跡猶存;如果不是封在中國,從古至今,壹直沒有利益。計劃沿溪窮,但住在那裏的人只知道過坎,做不了引導。

爬山的第三天,離山頂十裏,溪水從西邊來,順著山麓,俯瞰只有壹條水。再走五英裏,我們就直直地往下掉,再走兩英裏,就到了小溪邊。航行八十裏到西溪。西南陸地線30英裏,即張鈞;河東南二十裏,是江東渡、乃興和董全來的驛道;順流而下60英裏後,妳將出海。

第四天,我走了20英裏,進入了張之的北門。訪黎叔,印南京,去縣城三裏。然後我冒雨出了南門,晚上船到了南京。

初五初五,肖達到達南京,蜿蜒回到當前。從南屏到南靖,西溪如西溪壹般浩浩蕩蕩,穿過張鈞的南大門,到達海城,匯入大海。我不知道張的名字,但誰是兩個流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