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惡揚善,中國成語,拼音是yǐn è yáng shàn,意思是慷慨地談論人的缺點,只宣傳人的好處。出自《禮記·中庸》。
《禮記·中庸》
《中庸》是中國古代關於人生修養境界的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壹。原屬《禮記》第三十壹章,相傳為戰國時子思所作。
其內容肯定了“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誠”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提出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忠實”的學習過程和認知方法宋代學者從《禮記》中提煉出中庸之道,與《大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
宋元以後成為官方教科書,科舉必讀,對中國古代教育和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主要註釋書籍有程顥《中庸》、程頤《中庸釋》、朱《中庸章句》、李詠《中庸註》、戴震《中庸補註》、康有為《中庸註》、馬其昌《中庸之友》、胡《中庸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