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最大特點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他不同於其他唐詩的枯燥,千篇壹律。這是非常好的壹本入門的讀本。書中的漫畫人物,書中的風景,畫得特別美,讓妳能進入到畫裏,從而聯想到詩中的場景。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啟發不是李白、杜甫。兩位詩人太有名了,也不差我壹個追隨者。這本漫畫詩集,對我影響最大的有三位詩人:分別是李商隱、王維、劉禹錫。
個人最喜歡李商隱,同情他的遭遇,體會詩中的艱難愛情,讓妳欲罷不能。李商隱的詩情致深蘊,是其根本的特征。無論感時、抒懷、吊古、詠物或言情諸作,莫不滲透著詩人的真情實感,具有壹唱三嘆的韻味。特別是他的無題詩,美,婉,哀。像歷來傳誦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無題二首》,廖廖14個字,把那種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貴,和愈有默契愈覺得阻隔難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極其深刻感人。再如"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無題四首》,表面上寫絕望的悲哀,骨子裏卻又透露了絕望掩蓋下相思如春花萌發、不可抑止的熾熱情懷,顯得分外沈痛,富有感染力。劉熙載所謂"深情綿邈",張采田所謂"哀感沈綿",都是指他詩歌的這個特點。 李商隱詩歌的抒情,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別致力於婉曲見意,這跟他的生活經歷有直接關系。詩人喜歡把自己的藝術構思錘煉得千回百轉,壹波三折,讓人心動。其詩中又大量運用比興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諷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興深微,寓意空靈。處在晚唐采縟藻繁的詩風影響下,李商隱的詩歌也有其富麗精工的壹面,但他不僅局限於華艷,而且能夠在華麗之中時帶沈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婉約中不是清麗。
《無題·相見難時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唐代--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是我最喜歡的兩首。他的愛情詩委婉清麗,欲言又止,讓人心生些許哀愁。他寫無題詩是有原因的,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其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正是這段戀情成就了無題詩,但未成就愛情,頗為遺憾。
喜歡王維,是因為其詩清新、有詩情畫意,帶給妳美好的感覺,甚至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觀。他的詩,有詩情,有畫意,有禪趣 。王維,字摩詰,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號“詩佛”。錢鐘書先生曾這樣評述王維:"在他身上,禪、詩、畫三者可以算是壹脈相貫。王維的詩,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壹種"詩中有情"、"詩中有畫"、"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壹面不倒的旗職。
壹、詩中有情 。
王維是個重情誼且善寫情的人。在其詩作中,生活小品和贈別之作甚多,內容多述及相思別離和朋友間關懷、慰勉之情,在數量上幾乎與其山水田園詩平分秋色。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詩曾被後人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勸君"二句,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和對友人的關懷體貼之意溢於言表,卻又綿長含蓄。又如《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此詩用口語化問答,卻也言淺意深,余味不絕。朋友言稱不得意,詩人堅決支持其歸隱--"但去莫復問",又借白雲撫慰友人,表抒心聲。
王維寫情之妙處,還在於對現實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寫中,蘊含深沈婉約的綿綿情思。其《相思》壹篇,托小小紅豆,詠相思情愫,堪稱陶醉千古相思心的經典之作。
二、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古語有雲:"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王維多才多藝,他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壹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而《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壹聯,僅用十字就描繪出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四樣景物,形、體、光、色盡在眼前,構圖簡潔不掩氣勢壯美,實乃意境深邃之佳作。 王維的"詩中有畫",妙在傳神。無論是刻畫工細的白描,還是大筆勾勒的寫意,無論是極盡誇張的渲染,還是引而不發的含蓄,都讓人讀後無需細品,腦海中即浮現出鮮明的景象。
《山居秋瞑》--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詩描繪了秋日傍晚雨後山村的景象。詩中流光音色渾然壹體--山泉叮咚映照明月無聲,蓮葉沙沙點綴著浣紗女的軟語輕笑,每壹句都是壹幅鮮活流暢、富有生氣的圖畫,毫不誇張地說,通篇就是壹部充滿詩意的風光影片。
三、詩中有禪意。
王維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壹生幾度隱居,使王維壹心學佛,以求擺脫煩惱。王維學佛,並不恪守壹定的教門,而是廣泛結交各個宗派的僧侶,同時自學各派佛教經論,從中接受佛學的影響。王維篤誌奉佛,思慕隱逸,在《偶然作六首》第三篇中我們即可略窺壹斑:日夕見太行,沈吟未能去。問君何以然?世網嬰我故。小妹日成長,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幾回欲奮飛,踟躕復相顧。孫登長嘯臺,松竹有遺處。相去詎幾許?故人在中路。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忽乎吾將行,寧俟歲雲暮。 這是詩人最早談到個人佛教信仰的作品,"愛染"二句,表明自己對佛教的信仰日益牢固,世俗的貪欲、愛念已日漸淡薄。
王維對奸臣專政的黑暗政治頗感不滿,不願同流合汙,加上宦途受挫,於是產生了逃避現實的想法,企圖走隱遁的道路。然而,他又不甘心過清貧的日子,在隱逸的同時幻想著"終南捷徑"。矛盾的詩人試圖從佛學中尋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自己思想行為的理論依據。從佛教的義學中接受的主要思想,於他的詩歌創作中隨處可見。在《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中有雲: 壹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睹陰界,何方臵我人?礙有固為主,趣空寧舍賓?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 此詩大意是說,壹旦滋生微小的塵念,便忽然感到生命的短促有如朝露,覺得世上難以容身。然而只是洗濯邪惡之心並不能從生死中解脫出來,在"悟道"的過程中人還處於迷途之中。詩中以"賓、主"喻"空、有",意指必須了悟"空"理,達非空非有之境,方能成就佛道,得以解脫。
從王維那清新淡雅的詩作當中,不難感受到詩人那顆淡泊、平和、恬靜的心。每閱其卷,都仿佛是詩人帶著我們在空山賞月、在遠村小憩、到溪畔汲泉、於窗前看花......覽詩如賞畫,閱文如讀禪,投身於詩人為我們創造的空靈境界中,塵世的紛紛擾擾、物欲浮躁都漸漸揮散,真的是身世兩忘,萬念俱寂了。
留下千古名篇《陋室銘》的劉禹錫,他的詩多是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
《竹枝詞》
唐代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壹篇。詩人當時還沒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跡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了五首。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但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深墻上,頗讓人感慨。
蔡誌忠漫畫唐詩篇,是壹本優質小書。這本書陪伴了我成長,帶給我知識,讓我更深刻了解唐詩,了解各位詩人,從而喜歡。李商隱的無題詩,委婉哀怨,讓人贊嘆;王維的山水詩,清新淡雅,畫中有詩;劉禹錫的百姓詩,貼近生活,充滿情趣。三位詩人僅是唐代的代表,但他們的愛情觀、生活觀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常思感慨,借景詠懷。
畫中有詩,不壹樣的唐詩。這本書可以讓妳更好了解唐詩,體會中國經典。唐詩的美,或清新,或豪邁,或委婉,或灑脫。每個人體會不同罷了。文學之路,經典甚多。望大家多讀經典,分享經典,將來有機會寫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