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秋蟲鳴叫的詩句

關於秋蟲鳴叫的詩句

1.描寫“昆蟲的鳴叫”的詩句有哪些

1. 《聞蟲》唐代·白居易

暗蟲唧唧夜綿綿,況是秋陰欲雨天。

猶恐愁人暫得睡,聲聲移近臥床前。

2. 《月夜 》唐代·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3. 《村夜》唐代·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4. 《夏夜追涼》宋代·楊萬裏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5. 《秋夜曲》唐代·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2.描寫昆蟲的鳴叫的詩句

★白蓮似桃花燦爛綻苞而又雨摧不雕,似牡丹峨然噴放而又出泥不染;似迎春淡雅情深而又果碩不傲。

★朝陽下,碧綠的樹叢中,壹顆顆,壹串串的龍眼像壹個個胖乎乎的小頑童,咧著小嘴歡笑。

★山楂開始紅了,像壹個個怕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地露出半個臉兒。

★櫻桃花如白雲般壹籠籠地罩住了寨子。

★到秋天,深紅的柿子,像壹樹火焰,讓妳驚嘆。

★每棵柿樹都燃燒著壹團熱情的火焰,向人們炫耀著壹張張橘紅色的豐收喜報。

★葡萄園內碧雲層疊,密匝匝的葡萄,似座座珍珠塔,使人口生蜜意,甜沁心脾。

★那種叫“水晶”的葡萄,長長的,綠綠的,晶瑩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來似的。

★那密實實、郁蔥蔥的葉子下,壹嘟嚕壹嘟嚕的葡萄掛滿了架,有的紫紅色,有的青綠色,像瑪瑙,似翡翠。

★壹朵朵鮮紅的石榴花掛在樹上,把石榴樹打扮得像含羞的少女。

★熟透了的石榴,有時會炸開了皮,就像小孩子張大了嘴,露出了整齊的牙齒。

★那石榴個個都長得裂開了縫,露出像牙齒似的石榴籽,頂端幾片葉子全攏在壹起,像蝴蝶結似的,使它更加美麗。

★深秋時節,這樹上的石榴全部裂開了嘴兒,好像是壹朵朵盛開的鮮花。

★石榴熟透了,它們壹個個綻開娃娃般可愛的圓臉和笑口,爭相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石榴果實老熟時,裂開壹口,露出珍珠瑪瑙般的種子,好像少女嫣然壹笑的皓齒。

★那椰子樹葉像長長的羽毛壹樣,有風時樹影婆娑,沒風時也飄逸秀美。

★壹株株挺拔筆直的椰子樹,在蔚藍的天空下,葉子像孔雀尾似的散開。

★高高的椰子樹像壹把太陽傘,總是向海傾斜著,微微地彎著腰。

★遠處的小樹林閃著綠幽幽的光,在微風中輕輕搖響綠葉,像是唱著壹支動聽的歌。

★樹林醒來了,在晨風中梳理了頭發,又忙著往臉上擦抹著玫瑰紅的朝霞。

★樹林被微風壹吹,發出“沙沙”的響聲,從遠處看,好像大海起伏的波濤。

★那斑駁的樹影清晰地投在小路上,好似壹幅幅濃淡相宜的剪紙畫。

★落盡了葉的楊樹、榆樹、槐樹,向灰沈沈的蒼穹伸張著炭條似的枝杈。

★六月的森林裏,開滿了各色各樣的野花,燦爛得像撒滿了寶石,鋪上了錦緞。

★置身楓樹林中,那數不盡的紅葉就好似棲滿枝頭的紅蝴蝶。

★這巨大的楓林又像壹個盛裝顏料的調色盆,中黃、紫色……簡直是應有盡有,使人目不暇接。

★漫山的楓葉紅了,紅得像晚霞,像火燒雲,它們好像在和寒秋挑戰,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

★只見十余株又高又大的楓樹,滿樹楓葉已是壹片紅,宛如壹堆堆淋不滅的火焰。

★我輕輕拾起壹片楓葉,那紅彤彤的葉面上有著清晰的時脈,但顏色卻像壹團燃燒的火焰。

★山腰之上,黃櫨樹叢生,枝葉如雲,金秋時節,層林盡染,如火如荼,恰似少女紅裝。

3.描寫杜鵑鳥聲音的詩句

在古詩詞中,杜鵑鳥又名“杜宇”、“子規” 擬行路難 (南北朝)鮑照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園。荊棘郁蹲蹲。

中有壹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奔亡道中其五 (唐)李白 渺渺望湖水,青青蘆葉齊。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江上送客 (唐)白居易 江花已萎絕,江草已銷歇。遠客何處歸?孤舟今日發。

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是多感人,仍為此中別!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 (唐)白居易 雲中臺殿泥中路,既阻同遊懶卻還。

將謂獨愁猶對雨,不知多興已尋山。才應行到千峰裏,只校來遲半日閑。

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山石榴 (唐)白居易 山石榴,壹名山躑躅,壹名杜鵑花。

杜鵑啼時花撲撲。九江三月杜鵑來,壹聲催得壹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爛熳壹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壹時新,嫩紫殷紅鮮麯塵。淚痕浥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姹女新嫁嬌泥春。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題詩報我何所雲?苦雲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子規 (唐)杜甫 峽裏雲安縣,江樓翼瓦齊。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

眇眇春風見,蕭蕭夜色淒。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

杜鵑 (唐)杜甫 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安有杜鵑。

我昔遊錦城,結廬錦水邊。有竹壹頃餘,喬木上參天。

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餵其子,禮若奉至尊。

鴻雁及羔羊,有禮太古前。行飛與跪乳,識序如知恩。

聖賢古法則,付與後世傳。君看禽鳥情,猶解事杜鵑。

杜鵑行 (唐)杜甫 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

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羈孤。業工竄伏深樹裏,四月五月偏號呼。

其聲哀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區。爾豈摧殘始發憤,羞帶羽翮傷形愚。

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萬事反覆何所無,豈憶當殿群臣趨。

杜鵑行 (唐)杜甫(壹作司空曙) 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跳枝竄葉樹木中,搶佯瞥捩雌隨雄。

毛衣慘黑貌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願巢深叢。

穿皮啄朽觜欲禿,苦饑始得食壹蟲。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為愚蒙。

聲音咽咽如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口幹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於蒼穹。

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斅學效遺風,乃知變化不可窮。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嬙左右如花紅。

杜鵑 (唐)杜牧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至今銜積恨,終古吊殘魂。芳草迷腸結,紅花染血痕。

山川盡春色,嗚咽復誰論?子規 (唐)杜牧 蜀地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河瀆神 (唐)溫庭筠 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

何處杜鵑啼不歇,艷紅開盡如血。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

錦城曲 (唐)溫庭筠 蜀山攢黛留晴雪,簝筍蕨芽縈九折。江風吹巧剪霞綃,花上千枝杜鵑血。

杜鵑飛入巖下叢,夜叫思歸山月中。巴水漾情情不盡,文君織得春機紅。

怨魄未歸芳草死,江頭學種相思子。樹成寄與望鄉人,白帝荒城五千裏。

子規 (唐)顧況 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著子規。

聽子規(壹本題上有攝山二字) (唐)顧況 棲霞山中子規鳥,口邊血出啼不了。山僧後夜初出定,聞似不聞山月曉。

聞子規 (唐)雍陶 百鳥有啼時,子規聲不歇。春寒四鄰靜,獨叫三更月。

夜聞子規 (唐)王建 子規啼不歇,到曉口應穿。況是不眠夜,聲聲在耳邊。

杜鵑花 (唐)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壹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聞砧 (唐)孟郊 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月下誰家砧,壹聲腸壹絕。

杵聲不為客,客聞發自白。杵聲不為衣,欲令遊子歸。

途中聞子規 (唐)李中 春殘杜宇愁,越客思悠悠。雨歇孤村裏,花飛遠水頭。

微風聲漸咽,高樹血應流。因此頻回首,家山隔幾州。

子規 (唐)鮑溶 中林子規啼,雲是古蜀帝。蜀帝胡為鳥,驚急如罪戾。

壹啼艷陽節,春色亦可替。再啼孟夏林,密葉堪委翳。

三啼涼秋曉,百卉無生意。四啼玄冥冬,雲物慘不霽。

蕓黃壯士發,沾灑妖姬袂。悲深寒烏雛,哀掩病鶴翅。

胡為托幽命,庇質無完毳。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群勢。

吾聞鳳凰長,羽族皆受制。盍分翡翠毛,使學鸚鵡慧。

敵怨不在弦,壹哀尚能繼。那令不知休,泣血經世世。

古風失中和,衰代因鄭衛。三嘆尚淫哀,向渴嘻流涕。

如因異聲感,樂與中腸契。至教壹昏蕪,生人遂危脆。

4.描寫秋天蟲聲的詩句有哪些

1.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秋蟬鳴於樹間,而燕子早已消失不見,是南徙到什麽地方了呢?

2.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吹來了遠處的蟬叫

3.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蟬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鳴叫。

4.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花園裏柳樹說涼很久了,嘶嘶的蟬驚到了。

5.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無翻譯

6.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在高處的蟬大多擁有傳及遠方的聲音,繁茂的樹葉聲仿佛還在耳邊。

7. 宋 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雨霖鈴》)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壹陣急雨剛停住。

8.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9.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蟬聲嘶鳴,使樹林顯得更加幽靜;鳥雀和鳴,讓深山顯得越發僻靜。

10.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唐 盧仝《新蟬》)

形容新蟬的,泉溜潛幽咽形容蟬鳴綿長,琴鳴乍往還形容蟬鳴高亢,長風翦不斷形容蟬鳴回繞不絕,還在樹之間還是回繞不絕的意思。

5.有關螢火蟲的詩句

關於螢火蟲的詩詞◎詠螢——蕭繹(南朝) “本將秋草並,今與夕風輕。

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

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輕。” 詩的前兩句說螢火蟲本附在秋草上,入夜在晚風中輕盈飄飛。

後六句贊頌螢火蟲的光彩。通過“類星隕”、“若生花”、“疑神火”、“似夜珠”四個生動的比喻,把螢火蟲的異常光彩鮮明地凸現出來。

後兩句托物寓意,運用擬人手法,以螢火蟲的口吻,表示只要遇到知音,不惜奉獻出微薄的力量。 ◎詠螢——虞世(南唐) “的歷流光小,飄搖若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詩的前兩句,形容螢火之小,螢翅之輕;後兩句議論,表明螢火蟲不甘默默無聞,獨自在暗夜發光,以昭示自己的存在。

詩人雖然沒有揭示寓意,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詠螢火——李白(唐)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該詩句句寫螢火,卻未見螢字。

壹、二兩句以務實的筆法贊美螢火蟲,突出螢火蟲的整體視覺形象:既是雨打不滅的燈,又是風壹吹就更加鮮明的光亮。三、四兩句展開想象,以務虛的筆法為螢火蟲定位:如此不怕風吹雨打的螢火,它的走向,假若不是上天去,也壹定是月亮旁邊的壹顆星!想象奇特,引人遐思。

◎玩螢火——韋應物(唐) “時節變衰草,物色近新秋。度月影才斂,繞竹光復流。”

秋夜賞玩螢火蟲的情景。詩雖纖巧,卻以清新的筆調、曉暢的語言寫出了螢火蟲形體微小,發光細弱的弱點。

三、四兩句對螢火蟲在月下竹林飛來飛去的情景,刻畫得尤為形象。 ◎秋夕——杜牧(唐)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這首詩寫的是壹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情。

“輕羅小扇撲流螢”,含蓄蘊藉,耐人咀嚼。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的。

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裏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淒涼也就可想而知了。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象她的寂寞與無聊。

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藉此驅趕包圍著她的陰冷與索寞。 此外,還有壹些 ◎詠螢——周繇(唐) 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亂飛同曳火,成聚卻無煙。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卻燃;舊曾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詠螢——羅鄴(唐) 水殿清風玉戶開,飛光千點去還來; 無風無月長門夜,偏到牖前照綠苔。

◎詠螢——陳格(唐) 翩翩飛蛾撲明燭,見烹膏油罪莫贖; 嘉爾螢火不自欺,草間光照相煜煜。 卻馬已錄仙人方,映書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見陋質,但畏風雨難為光。

◎早秋——許渾(唐)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淮南壹葉下,自覺洞庭波。

◎螢火——杜甫(唐)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詠螢---彥謙(唐) 日下蕪城蒼莽中,濕螢撩亂起花叢;寒煙陳後長門閉,夜雨隋家舊苑空。 星散欲陵前檻月,影低如試北 風;羈人此夕方愁緒,心似寒灰首似蓬。

◎螢---劉筠(宋) 荒郊多腐草,故苑近清秋;棘密何勝數,囊輕莫盡收。 月高疑爝息,天遠認星流;紫桂風微急,紅蘭露?浮。

已能穿永巷,更欲拂高樓;滅燭方無寐,鳴蛩相薦愁。 ◎螢火——趙蕃(宋) 渾忘生朽質,直擬慕光輝;解燭書幃靜,能添列宿稀。

當風方自表,帶雨乎成微,變滅多無理,榮枯會壹歸。 ◎詠螢——葉大叔(明) 忽向籬邊繞,還從井畔飛;雨昏光不滅,露重影猶微。

伴讀來書舍,窺眠入翠幃;黃花秋老後,未識汝何歸。 ◎詠螢——僧德祥(明) 含爾壹身微,秋來處處飛;放光唯獨照,引類欲相輝。

白發嫌催節,青燈妒入幃;老僧無世相,容得繞禪衣。